顶配不到17万,增程给你316公里纯电续航 ,跑何5米的诠释车长 ,百余项越级配置 ,零跑零跑是增程如何做到的。
零跑为什么要做超级增程
很显然,零跑不是诠释唯一一个做“电改油”的车企,稍微对行业有点了解的零跑人都知道 ,在竞争白热化和动力电池价格持续走高的增程现状下,用一颗发动机去换取一块小一点电池几乎是跑何车企的唯一出路 ,道理的诠释确是这个道理 ,但是零跑具体到落实上各家车企就有各家的小算盘了,有的增程直接让电池主角变配角,让消费者把大部分的跑何预算都拿来为复杂的混动系统买单;有的虽然没有直接把电池砍废 ,但仅仅百余公里的诠释纯电里程确实很难称得上是让消费者“体面地消费降级” 。而零跑很清楚 ,消费者之所以会考虑增程的零跑,之前两台纯电的口碑功不可没,买零跑的消费者,还是想买一台电车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没有去买一台纯电呢?答案呼之欲出,充电条件和里程焦虑 ,前者决定了增程路线的正义性,后者则意味着小电池的方案并不行得通 ,发现没有 ,如果站在车企的角度 ,大电池和增程器无论如何也都应该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只有肯把眼光放低到用户视角的 ,才会发现原来看起来矛盾的东西自有其中道理 。拿新上市的C01增程版来说,316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意味着不需要在PPT下面加星号配小字 ,也足够你妥妥用一周 ,问界同源的增程器则保证了你随时踩下电门的底气 。
零跑说,增程很简单
比起去讨论增程是最优解还是过渡方案,零跑更愿意把讨论带回到增程本身 ,从技术上讲 ,增程的实现方式不难 ,但想要车企承认这点 ,并不简单。让我很意外的是,零跑很坦然,董事长朱江明每每谈起增程 ,总是离不开一个词——“充电宝” ,人手一个 ,上手即用的充电宝其实比任何故弄玄虚的广告词都能更好的概括增程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增程的价值并不在于这是一项多么高端的技术,而在于增程带来的体验改变 ,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明显的在这一点上 ,零跑比很多对手真诚得多。至于增程路线在高速行驶时的劣势 ,零跑也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不过在他们看来,这依然是综合用户场景和成本的最佳方案。
真诚 ,就是要时刻为用户着想
C01超级增程的一整场发布会听下来,我记住的不是多么花里胡哨的技术名称,也不是多么雷人的金句,而是几乎贯穿全场的“油价 、油耗 、费用、成本”,几乎每讲一个点,零跑就要拉用户来一起算一笔“经济账”这种生怕用户吃亏的态度,其实贯穿了零跑的整个企业。在参观零跑工厂之前,我参观过不少车企的工厂 ,听过无数的工程师、产线负责人跟我吹嘘他们的技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国际化,而在零跑 ,工程师在介绍完每一项工艺后第一句要讲的,永远是节省了多少成本 ,减少了多少交付周期。不过千万不要因为零跑就没有技术,零跑确立自研路线的时间比很多对手都要早,要知道,至今为止,能在发布会上手拿自研芯片上台的CEO,一个叫马斯克,另一个就是朱江明 ,当然,零跑自研的初心依然足够真诚,比起余音绕梁的遥遥领先 ,零跑更关心的是自研能带来多少成本优势,最终能为消费者省下多少钱 。
发布会公布C01超级增程的价格的时候 ,媒体区的大部分同行其实是不为所动的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用户区一堆老用户的尖叫。显然,如果想搞个大动静的话 ,零跑完全可以砍掉一些功能配置,缩减一些用料,定出一个足够劲爆的价格让媒体老师们欲罢不能 ,但这样明显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 ,把增程版定到纯电版差不多的价格 ,一方面是为了不让早些时候支持零跑的纯电车主们寒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零跑清楚 ,消费者想要的是增程 ,不是低配 。
有关这台车的试驾体验,我们已经出了相应的视频,在这里也就不再过多赘述,从一个不被看好的跨界造车企业到车圈知名的价格屠夫 ,零跑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这家把真诚挂在嘴边的新势力未来还会有怎样的惊喜带给消费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