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的桥花江大峡谷上方 ,在建中的花江世界最高桥和一系列桥旅融合项目有望铺就一条振兴乡村的康庄大道。
关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峡谷花江镇党委书记杨秀云说:“花江峡谷大桥修通后,大桥车流量 、未最人流量增多,桥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花江带动。”
关岭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 ,峡谷总人口40余万人,大桥曾经是未最典型的山区贫困县 ,石漠化率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桥58%。尽管采取治理措施后这一数据降至17% ,花江当地也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峡谷但偏远山区的大桥农业和工业发展仍然具有挑战性 。
旅游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未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岭县在旅游界鲜为人知,但对喀斯特奇观、峡谷瀑布群、古生物化石群和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一定会被这块世外桃源般的宝地所吸引 。
花江峡谷大桥将关岭县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串点成线 ,让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等景区景点之间形成联动 ,进一步挖掘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杨昌华表示 ,大桥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并对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景区正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娱乐项目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
花江大峡谷是国内最长的峡谷,长约80千米,峡谷内峰林怒拔,崇山峻岭依岸对列 ,河谷深切,相对高差近千米 ,是我国唯一被誉为“地球裂缝”的大峡谷,其雄奇壮观可以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 。
因这一地段两岸繁花似锦,四季常有落花飘落江中,碧绿的江面上飘着一条五彩斑斓的彩带 ,故大家称之为花海之江,简称“花江” ,这条峻美大峡谷称为花江大峡谷。这里曾是86版《西游记》流沙河的拍摄点。
花江大峡谷流域有许多著名的桥梁,最古老的则是花江铁索桥,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年),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过花江大峡谷区域进入黔西南最主要的掩护点。如今这里也被开发为主要景点 ,游客可以乘坐游艇或快艇游览花江铁索桥。
据杨昌华介绍,今年“五一”假期 ,景区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现在每天的游客数在3000左右,今年的预期目标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该县另一处重要的旅游资源是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据介绍,这里有距今2亿2千万年前的海生爬行动物、棘皮动物以及古植物化石,对于晚三叠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桥”见希望
花江一带的居民对桥有着复杂的情感。1961年花江(大)桥建成开通 ,作为210省道(后改为214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串联起了黔西南州和安顺市 ,花江镇的发展也从此迈上了快车道。
“210省道开通后,我们花江镇的位置刚好是贵阳和兴义的中间 ,到了花江就是饭点,所以当时花江非常繁荣,餐馆130多家 ,每天每家收入2000元以上,还有住宿,对整个花江的经济拉动很大 。”杨秀云说 。
2003年,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的开通极大缩短了贵阳往返兴义的时间 。于是 ,大部分车辆不再过境花江镇 ,这里的餐馆也从130多家减少至30家左右,没有了往日的热闹 。
而如今,花江峡谷大桥又让当地看到了新的机遇 。大桥连接的六安高速在花江镇专门设有出入口,而且大桥的桥旅融合项目也将带动当地的发展 。
花江镇五里村委会副主任廖天贵告诉记者 ,100多名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已经返乡投入餐饮业 。村里还启动了一系列旅游相关的计划,建造观景台、开发民宿 、发展黄桃等精品水果 。
该村2766名村民过去主要靠种植玉米、水稻和一些农副产品为生 ,收入有限,留不住年轻人,桥旅融合的项目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廖天贵说,村民们对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他们将猪、牛等家畜挪到指定区域养殖 ,这样居住的地方就不会有异味了 。大约有20户家庭同意将他们的老房子改造为民宿 。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将为当地发展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花江镇峡谷村有两家旅馆,每月接待约600名游客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邓登彬介绍 ,20年前 ,这里曾是深度贫困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他们的人均收入从当时的一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一万元。
邓登彬鼓励村民根据自己的优势在家就业或创业,比如种植和销售水果 、经营民宿餐厅或为景区工作 。“我们希望这座桥成为网红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打卡,带动我们的经济发展。”邓登彬说,村里正在规划悬崖酒店等新项目 。
刷新记录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 ,桥面至水面高度625米,预计在2025年建成 ,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桥。
可以进入距离水面370米高的桥体内部观光旅行,开展蹦极等极限运动的坝陵河大桥,开启了贵州“桥旅融合”的先河 。2012年,一场跳伞挑战赛在坝陵河大桥拉开帷幕,来自16个国家的选手在桥下“飞行”。在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一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附近 ,有一座悬崖酒店,入住即可透过窗户遥望大桥。
作为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桥旅融合重点项目 ,花江峡谷大桥在设计之初便将旅游纳入规划。据介绍,花江峡谷大桥将开设200米全开放式的玻璃观光电梯,桥塔顶部设置景观水吧,大桥腹部安装玻璃栈桥式的餐厅等桥旅融合项目。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建造这样一座高桥需要克服许多挑战。花江峡谷大桥所处的位置地质构造复杂 ,最大风力可达13级以上。建设单位自主研发投用了超高混凝土泵送技术来确保大桥质量。
贵州公路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六安七标项目负责人王朝国表示,为了避免共振并提高稳定性,该桥采用钢桁梁来降低风阻 。
据王朝国介绍 ,2025年大桥建成通车后,两岸之间的行车时间将由一个半小时缩短到2分钟 ,便利当地居民出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记者 陈美玲 杨军 编译 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原文见6月24日中国日报旗舰版 、香港版10版 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306/24/WS64964426a310bf8a75d6b535.html
【责任编辑 :吕佳珊】 COMPO WS64965aeea310ba94c5613243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306/24/WS64965aeea310ba94c5613243.html